第一节  电力调度

一、调度范围
电网运行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原则。市供电局(供电公司)调度所(以下简称县调),是最基层的电力调度机构,服从南通供电公司和省电力公司电力调度机构(以下分别简称地调和省调)的业务领导,对通州电网电力调度行使指挥权。全市用户变电所和通州美亚热电厂服从县调统一调度。至2009年6月底,县调与地调分级管理通州电网两座220千伏变电所、13座110千伏变电所和14座35千伏变电所。其余1个110千伏热电企业、12座35千伏用户变电所和9座10千伏双电源用户变电所分别和地调、县调签有并网调度协议。
1992年县调管辖范围,主要包括110千伏安主变压器(报地调许可)、35千伏及其以下设备、与邻县联络的35千伏线路。1999年,110千伏安主变压器改为县调管辖,地调仅操作许可110千伏断路器。2000年,110千伏银余线投运并开始由县调管辖。2004年9月,重新修订管辖许可范围:220千伏安主变压器的35千伏断路器交由县调管辖、地调许可,35千伏侧母线及附属设备由县调管辖、地调操作许可;美亚热电厂机、炉、变压器由电厂管辖,县、地调两级调度许可;110千伏金亚Ⅰ、Ⅱ线由县调管辖。2009年1月1日起,根据地调新的调度管辖范围划分原则,35千伏单电源用户管辖范围调整至35千伏线路。至2009年6月底,县调管辖地区内的110千伏馈供线路、非主干联络线路(银果Ⅰ、Ⅱ线,灶果线,金亚Ⅰ、Ⅱ线,姜志Ⅰ、Ⅱ线)、35千伏及10千伏线路中,除跨境的35千伏河镇线由南通配调管辖外,其余均由县调管辖。变电所设备中,县调管辖220千伏变电所主变35千伏侧开关、母线及出线,110千伏馈供线路与非主干联络线路开关。110千伏馈供变电所、110千伏联络变电所除110千伏母线及附属设备、联络开关外,其余设备由县调调度管辖。
2000年,县调加大“两票三制”(即工作票、操作票,交接班制度、设备巡回检查制度、设备定期试验和轮换制度)执行力度。操作县调管辖设备,按照县调值班调度员指令执行;属上级调度许可范围内的设备,操作前得到上级值班调度员许可。2006年12月1日起,执行《江苏电力系统调度操作管理规定(试行)》,新规定对调度操作进行统一、规范和进一步优化。地调修订《南通电力系统调度规程》中相关的调度操作术语、发令方式及设备状态等规范,同时将35千伏单电源用户管辖范围调整至35千伏线路。
二、调度系统
1995年,配电调度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并与南通地调自动化系统联网。1996年2月,通州一点多址微波通信系统一期工程投入运行。1997年3月,一点多址微波二期工程竣工,微波通信覆盖13座变电所。12月,20个变电所与信息管理系统联网,并具备向地调转发信息功能。1999年8月起,各变电所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2000年上半年,新一代具备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功能的调度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2003年5月,由南瑞集团公司研制的配网综合调度自动化系统顺利投运,新系统得到电力信息网一体化支撑,各变电所采用光纤、大微波等多种通信方式,保证调度自动化信息畅通无阻。2008年11月,系统硬件更换、软件升级,数据处理能力更强,运行更加稳定可靠。
三、电力通信
行政通信  1990年开通200门纵横交换机,1996年更换为400门程控交换机,2000年扩容至816门,2004年增加1台200门行政总机。
无线通信  1996年开通一点多址微波通信,首期工程开通13个外围站。1997年二期工程竣工。2002年外围站发展到22个。2003年信息网工程投运后,微波通信逐渐成为电力系统通信的辅助手段。
光纤通信  一期工程2002年2月竣工,二期工程2002年12月竣工。至2005年末,电力信息网纳入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纤网络,基本形成东、西、南环网络构架,接入光纤网络的变电所站点28个,供电所站点46个,光缆线路总长520公里。2008年实施SDH光纤网络扩容改造工程,组建成1个以2.5千兆核心环为主环的具备SDH光纤网络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功能的分层光纤网络。至2009年6月,建成1个2.5千兆主环网、3个622兆支环网和两个155兆环网,接入光纤网络的变电所站点31个、供电所站点46个,光缆线路总长约65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