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配 电
一、高 压
1993年后,境内10千伏配电网络二线制线路逐渐改为三线制运行。
1994年11月,根据省电力工业局安排,进一步加快实施农电“两化”(农村用电标准化,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至1995年11月,全市结合实施扶贫通电工程,投入资金1.17亿元,部分10千伏主要线路得到增容改造,828公里“二线制”线路全部改为“三线制”运行,更换高耗能配电变压器503台,增加配电变压器770台,改造配电间1762间。1996年5月,实现建成“两化”县(市)目标。
2001年开始,实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两大工程,历时5年,总投资3.47亿元。在农网改造中,安装10千伏线路分段,分路负荷断路器200台,配电变压器由老系列更换为新系列,10千伏主干线线径达到120平方毫米以上,大部分变电所具备10千伏环网互供能力。在城网改造中,新建10千伏线路12条34公里,改造17条65公里,新装与改造柱上断路器70台,新增配电变压器108台,改造配电变压器53台,城区实现环网供电。
2006—2008年,贯彻“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配电网络总投资1.07亿元,新增、改造10千伏线路165公里,新装、改造柱上开关126台,新增、改造配电变压器387台,新增单相变压器402台。至2008年末,全市有10千伏配电线路2738公里,配电总容量130万千伏安,柱上断路器394台。
二、低 压
1994年11月起,对低压配电网络进行全面整治。1995年,全市低压配电线路达1.11万公里,近51万户城乡居民实现户户通电。
1998年,进行第一次农网改造,改造882个行政村和49个乡镇所在地的低压配电网,低压线路增加3528公里,改造2365公里。2001年第二次农网改造,低压线路增加316公里,改造187公里;低压主干线线径基本达到50平方毫米以上。2001年下半年起改造城区低压配电网,低压线路增加78公里,改造125公里,新装低压无功补偿装置130台,重新调整配电变压器布局,均衡供电负荷。2003年在通州经济开发区部分采用集束导线,以减少低压架空线路走廊。
2007年,有3个村被命名为新农村电气化村。2008年,有3个镇、33个村建成新农村电气化镇、村。至2009年6月,全市低压配电线路发展到1.81万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