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防汛抗台
1993年夏,龙卷风、冰雹、暴雨“三害”。6月28日18时至29日凌晨,骤降大暴雨,部分地区遭龙卷风、冰雹袭击,庆丰、二窎、十总、唐洪、五甲、五总等13个乡镇130个村受灾,灾情之重,损失之大,史所罕见。全市受灾农户7624户,死亡6人,重伤54人,轻伤387人;倒塌民房3373间,损坏7410间;6.07万公顷农作物严重受灾;45家企业停产,江海堤防雨淋槽沟遍布,流失土方2万多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4100多万元。7月中旬至8月中旬又连续阴雨,雨日29天,降水377.3毫米,部分地区遭龙卷风、冰雹袭击,五接、平潮、李港等10个乡镇遭灾,死亡1人,重伤8人,轻伤21人。由于暴雨强度大,降水量多,汇流急,水情突变,主要干流水位猛涨。全市8万公顷农田受淹,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700万元。灾害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和水利、农业、民政等部门的领导带领工作人员赶赴灾区,了解灾情,慰问灾民。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及时指令沿江沿海涵闸开闸排水,组织力量突击拆除内河坝头坝埂,降低内河水位和排除田间积水。市水利局组织力量,实地考察水毁工程,与乡镇共商抢修方案。交通、供电、电信等部门抓紧抢修线杆、线路,迅速恢复供电和通讯。各乡镇、村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保持社会稳定。
1996年风、潮、洪灾害。8月1日,8号台风前锋过境,沿江沿海地区风力7~8级,阵风9级;长江上游洪水下泄,大通流量持续在7万立方米/秒左右;当时正值农历六月半天文大潮,受风、潮、洪的共同影响,水位迅速上涨。8月1日凌晨,小李港潮位达到5米,营船港潮位达到4.7米;江面浪高达2米,江堤、海堤、洲堤全线告急。开沙洲堤标准低,经大风巨浪冲刷,北堤有320米长漫水。二号滩、江边渔场、东方红农场等老圩堤,通州港区、开沙国税局新围堤相继塌方或破圩。主江堤浪洞丛生,海堤洗坎、土方流失严重。据统计,全市江、海、洲堤共损失土方10.93万立方米,石方1.25万立方米,外小圩缺口180米。险情出现后,市召开专门会议,动员干部群众紧急行动起来,把抗台作为压倒一切的大事。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先后5次向有关乡镇发出抗台紧急通知。通东、通海、通西3片都有市领导坐镇指挥。一位副市长在通西堤防坚守5天,待汛情平稳后才撤离。各乡镇领导在关键时刻都坚守岗位,带头抢险救灾,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开沙岛危急时,市领导及时作出抢险保堤和撤离疏散同步实施的决策,稳定群众情绪,使他们增强保堤保家乡的决心和信心。青龙港开上海的客轮和通沙汽渡的渡轮,在接到南通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命令后,于第一时间顶着狂风巨浪驶至开沙,轮船难以靠岸,五接派出所干警将必须撤离的人员一个个背上船,不到20分钟,开沙岛疏散到江北的200人,全部被江北的干部群众接回家中。与此同时,岛上的青壮劳力个个上堤,运泥抢险,并把家中所有能用的工具、物料都拿出来使用。此次参加抢险的共有2320人,抢做土方2.2万立方米。台风和大潮过后,五接乡又组织350人抓紧抢修和加固堤防,堵塞浪洞,赶在农历七月初大潮汛前加做土方8000多立方米,确保汛期安全。
1997年台风灾害。8月18日夜至19日,受11号台风侵袭,普降暴雨和大暴雨,沿江沿海风力9~10级,阵风11级以上,8级以上大风持续40小时,过程雨量150.1毫米。8月19日凌晨,小李港闸、营船港闸和团结闸潮位分别达到5.5米、5.05米和5.35米,均超过历史最高潮位。此次风力之强,雨量之大,潮位之高,为历史罕见,人民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全市共伤亡37人,其中死亡8人,重伤6人;民房损坏6682间,其中倒塌1498间,严重损坏2127间。6万公顷农作物受灾。许多企业的设备、产品、原辅材料受损严重,造成部分企业停产或半停产。一些地区的供电、通讯中断。部分学校的房屋受损。沿海渔船受损34艘,其中沉没10艘,失踪4艘,另有4艘被巨浪打碎。海堤护坡块石被打乱打翻7750立方米,严重地段垫层淘空。刚修整过的通东新中斜堤1.4公里的干砌石护坡,几乎全部被巨浪掀翻,最大空洞有90多平方米。江海堤防流失土方14万立方米,通州港区1.1公里的江堤被削坡三分之一,最窄处只剩50厘米;通西主江堤浪洞密布,挡浪墙基础被淘空,墙身倾斜歪倒。全市因台风造成经济损失达1.7亿元。在重大灾害面前,各级领导都坚守指挥岗位,带领人民群众奋勇抗御。8月17日(11号台风侵袭前一天)下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研究分析防台形势,就台风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完善抗台预案,并通过电台、电视台向全市发出防台防汛警报。18日,市政府又召开广播动员大会,要求各级各部门帮助危房中的居民迅速转移,沿江沿海涵闸要确保正常运行,并立即预排水4000万立方米,有效地降低内河水位。当晚,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别奔赴第一线,和乡镇干部一起上堤逐段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18日子夜,江海堤防相继告急,市及乡镇领导带领2000多名抢险人员,在堤上奋战一通宵。19日晨,又调集车辆抢运10.95万只编织袋、6000平方米土工布、13立方米木材等防汛物资,突击堵塞堤防天沟浪洞千余处,抢做土方6.4万立方米。市公安局得知水山码头江堤出现险情时,由局长带领80多名干警赶到现场抢险。南通农场、东方红农场及在水山施工的外地工程队,也抽调200多名民工助战,保住了水山码头。20日晨,市人武部集中300多名基干民兵,赶到南部沿江抢修江堤。当小李港闸出现险情时,市政府和水利局的领导带头跳入齐腰深的急流中,用门板、编织袋挡水护闸。当五接开沙岛和北岸江堤及平潮九圩港口、李港打仗圩、弯耳圩等处出险时,平潮、五接、李港三乡镇共组织1500多名干部群众突击抢修堤岸。开沙的群众还从家中拿出棉絮、晒单、花帘、门板、渔网、编织袋等物资抢险护堤,确保堤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