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1993年起,全市继续推广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如煤渣等用于制砖,建筑垃圾由各单位自行处理,综合利用和处置率较高。1995年,创建卫生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各居民点、道路两侧及公共场所均配有垃圾桶、果壳箱或建有垃圾屋,同时新建水冲式厕所,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做到日产日清。医疗单位的医疗危险废物各自处理,工艺相对比较简陋,达不到规范化、无害化要求,引发了一些环境污染纠纷。
1993年4月,选定石港镇志田村低洼地、呆河塘作为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卫工人将垃圾集中清运到指定地点,喷洒消毒剂,深埋覆土,至1995年8月,共填埋生活垃圾4.2万吨,复耕土地1.87公顷。1996年6月,利用金沙镇金东村十五组的低洼地、呆河塘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场,占地1公顷,总投资400万元,使用年限2年。1996年末,为实现建成国家卫生城市时限目标,决定再建城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三余等10多个乡镇也着手建设垃圾填埋场。城区新建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金沙镇同南村与斜北村界河处,距市中心约6公里,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10公顷,垃圾填埋总容量近30万立方米,服务年限6年。一期工程投资872万元,占地3公顷,填埋容量近7万立方米,服务年限2年。1997年3月,委托南通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1998年投入使用,并通过验收。2005年,为解决城区原建垃圾填埋场容量偏小,不能满足居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需要,投资500余万元,建成日处理能力100吨的垃圾压缩中转站,9辆全封闭垃圾运输车投入使用,将生活垃圾送南通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
2003年,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医疗废物管理。市卫生局、环保局共同制定《通州市医疗废物管理实施细则》,规范全市医疗废物处置工作。首先在2个市级医院、1个专科医院和6个中心医院开展规范化处置工作,委托南通清源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收集处理,至2004年上半年,上述9个单位医疗废物全部得到规范化处置。2004年下半年,着手对镇级卫生院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化处置,至2005年3月,全市48个镇级卫生院全部实现规范化处置。至2009年6月,全市社区、村级医疗站(所)医疗废物亦实行规范化收集处置。
2006年,开展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对全市108个化工企业固体废物专项调查摸底,至2008年,关闭金沙镇国进钢球加工厂等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25个。2007年,开展感光材料废物专项整治,摸清全市39家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源分布及现状,并建立数据库。2009年上半年,编制《通州污泥无害化处置专项规划》,指导全市污泥处置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