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村庄建设

由于农村长期形成的居住习惯,市内村庄布局比较分散,20世纪90年代共有自然村落8300多个。市域东部、北部村民住宅基本上沿路或沿河呈“一”字形分布,比较规则整齐,但延伸过长。市域中部、南部村民住宅基本上呈沿路“一”字形或沿河“非”字式布局。市域西部村民住宅分布比较散乱,没有规律。农村新建房屋绝大部分是楼房,多数是二层,也有三层以上,外墙壁粉刷水泥。五接、平潮、平东、兴仁、兴东、先锋、姜灶、川港、张芝山等地则为马赛克贴外墙面。部分民宅高三、四层,建宽敞、独立庭院和高大门楼,庭院内栽种花木,与城市别墅相似。农村道路、桥梁、供水等公用基础设施亦趋完善。在实现镇村道路黑色化以后,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道路也逐步实现黑色化,一些富裕的村民捐资捐款,修建村间桥梁和道路。靠城镇和集镇较近的村首先使用自来水,此后逐步发展到村村、组组用上自来水。除新建村民楼设有卫生间外,原无遮拦厕所均改成卫生厕所。2006年6月,在全市确定732个农民集中居住点规划和农民集中居住点启动区总平面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实施农民集中居住点启动区建设的通知》,全市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启动。农民在集中居住区建房,按照一户农民只能享受一处宅基地使用权的规定,尽量采用以老宅基地置换新房用地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对暂时置换困难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被用地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采取支付流转费的过渡性办法。在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单体别墅一般由农民自建,要求做到外观和色彩统一;公寓式楼房则按“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报批、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原则,由镇村统建。是年,全市启动集中居住区建设130个,建房农户1161户。至2008年末,全市共启动集中居住区建设484个,建房农户1.09万户,建公寓式集居点22个、218栋,单体别墅区462个。集居区内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电视、排水、照明、环卫、绿化设施配套。2008年末,全市农村住宅建筑4285.84万平方米,公共建筑123.14万平方米,生产性建筑1045.82万平方米,主要道路硬化的行政村188个,有生活垃圾收集点的行政村188个,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185个。
2008年末通州市村庄建设情况一览表
表4-10
建制镇 行政村(个) 村庄用地面积(公顷) 村庄人口(万人) 房屋(万平方米) 主要道路硬化的行政村(个) 有生活垃圾收集点的行政村(个) 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个)
住宅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
西  亭7589.734.21216.211.8545.82777
二  甲9934.506.33319.003.009.00999
东  社10765.605.59288.1210.7749.21101010
三  余261571.0010.63535.553.879.48262626
十  总6463.302.91163.161.280.66666
骑  岸9753.604.23269.9112.3027.20999
五  甲6556.303.01126.501.6713.63666
石  港10638.404.03212.2315.6117.28101010
四  安8610.003.26182.001.10143.00888
刘  桥101082.007.62431.1614.2129.31101010
平  潮15571.005.61299.568.70152.00151515
平  东5596.003.24177.934.9870.93555
五  接8489.532.74159.924.9769.31888
兴  仁10837.002.56109.011.902.88101010
兴  东9416.602.33139.0913.1452.00999
张芝山9706.002.61193.9517.0039.31999
川  姜201255.005.18254.544.49286.00202020
先  锋11460.002.44208.002.3028.80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