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然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耕  地
据原南通县农业区划办公室调查,截至1986年,全县辖区总面积(不包括黄海和长江水域,下同)为1620.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55万公顷。20世纪90年代以后,通州市(南通县)行政区划经过数次调整,于1991年1月、1996年7月和2001年3月、4月先后4次,共划出7个乡镇、4个农场和8个村归南通市区,加上新增建设用地,耕地面积相应减少。至2008年末,全市辖区总面积1525.7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351.5平方公里,江海水域174.24平方公里;耕地7.35万公顷,折合110.28万亩。
二、江海滩涂
江  滩  境内江滩原分南、西两大片,南片自海门市江心沙农场西缘起,向西至营船港闸。1996—2001年,经过数次行政区划调整,南片江滩全部划归南通市区。西片起自如皋市的碾砣港闸,东至九圩港西岸。20世纪90年代初,西部开沙岛外围有洪北沙和东沙逐渐涨出水面。至2008年,洪北沙有130公顷左右的面积,已生长芦苇;东沙面积近70公顷,当地村民建有养猪场。这两块江滩均已具备围垦条件。
海  涂  境内海涂北自遥望港南侧起,向南至与海门市交界的鲜鱼港(旧称歇御港)。在此范围内,除新中闸东侧至南通盐场引咸闸外侧(约1.5公里长)为轻度侵蚀性海岸外,其余均为淤涨型海岸。堤外海涂滩阔波缓,滩面宽10~13公里,每年向外淤涨数米至数十米,年均增高10厘米左右。截至2008年末,境内黄海滩涂总面积有8000公顷左右。其中潮上带(废黄河高程2.5米以上,一般潮位已不上潮)约1300公顷(2008年已围垦627.31公顷),潮间带(-2.4~2.4米,位于高低潮位之间)约5300公顷(包括辐射沙洲约700公顷),潮下带(-2.5米以下)约1400公顷。沿海滩涂适宜多种经济贝类生长繁殖,有青蛤、螠蛏、泥螺、泥蚶、沙参、海葵、沙蚕、紫菜等贝藻类资源,海涂上建有全省唯一的泥蚶自然苗种基地和最大的青蛤人工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