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4236233/2022-03325 分类: 卫生、体育\体育    通知
发布机构: 通州区人民政府 文号: 通政发〔2022〕10号
成文日期: 2022-06-30 发布日期: 2022-06-30 有效性: 有效
名称: 区政府关于印发通州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索引号: 014236233/2022-03325
分类: 卫生、体育\体育    通知
发布机构: 通州区人民政府
文号: 通政发〔2022〕10号
成文日期: 2022-06-30
发布日期: 2022-06-30
有效性: 有效
名称: 区政府关于印发通州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区政府关于印发通州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来源: 通州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2-07-01 15:02 累计次数: 字体:[ ]


区政府关于印发通州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南通高新区管委会,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区各委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现将《通州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2022年6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通州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十三五”期间,我区体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江苏省全民健身条例》,落实《通州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积极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52平方米。在全市唯一全面落实新建、改扩建住宅小区公共体育设施与主体工程实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工作机制。出台《关于加强全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的意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4人以上,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40.2%。每年免费开展国民体质监测3000人次以上,国民体质抽样监测合格率达93.1%。群众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全民健身在引领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健康通州建设方面作用日益彰显。先后荣获2017年度江苏省县级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18年度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解决区内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城乡发展不够均衡等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江苏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和《南通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大力实施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坚决担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聚焦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开放融合为路径,坚持扩面与提质并重,坚持规划先行与标准化推进,坚持守牢安全底线,不断健全全民健身制度性举措,努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落实体医融合、体教融合、体旅融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进健康通州、体育强区建设,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通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做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面建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并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市民体育需求相匹配的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民健身主要指标达到或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全民健身设施更为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平方米。建设完善镇(街道)体育社会组织体系,全民健身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3.6人以上。群众参与健身氛围更加浓厚,人民群众健身意识普遍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43%。科学健身指导方法更加普及高效,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运用普遍。全民健身服务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多元,人民群众体质普遍增强,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93.8%。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质扩面

增加全民健身设施有效供给。加大投入,重点推动金沙湾文体中心体育馆建设。以落实江苏省全民健身设施管护试点工作为契机,建成全区室外健身设施器材数字化平台,健全管护制度,提高管护成效。开展室外健身设施器材专项清理行动,全面完成室外问题设施器材的维修、迁移、更新,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器材质量,常态确保安全使用性能。科学落实新建、改扩建小区配套体育设施建设,实现从单纯落实面积到切合居民健身需求的转变,提升建设质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等空间资源,在城市建设、河道整治、道路建设和老小区改造等规划建设过程中统筹嵌入建设全民健身设施。加大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力度。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探索研究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方法和政策。继续推动学校体育设施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对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开放力度,提升场馆使用效益。聚焦群众就近就便健身需求,不断完善镇(街道)、村(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健身广场、健身步道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到2025年,全区改扩建各类体育公园10个以上,新增健身步道30公里以上。“10分钟体育健身圈”设施进一步提档升级。〔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教育体育局、区财政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农村局、通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镇(街道)〕

(二)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

引导助力全区各界力量组织开展内容丰富、贯穿全年、覆盖城乡的各类体育比赛及活动。结合“全民健身日”“南通体育日”和节假日等重要时点,组织开展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和比赛。继续办好中乒协乒乓球系列赛事、开沙岛体育旅游梦幻之春、长三角汽摩越野赛等系列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办好通州区第五届运动会暨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组织参加南通市第十三届运动会,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全民健身大联动等全民健身赛事。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创新赛事活动举办新模式,健全线上线下结合的办赛机制。积极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服务,举办网络赛事及线上指导活动,提升全民健身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积极鼓励督促单项体育协会、镇(街道)开展符合项目特征、地域特色、人群特点的体育活动,继续打造老年人体育节、羽毛球联赛、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等“一会一品”体育品牌,推动石港武术、刘桥风筝等“一镇一品”活动开展。鼓励支持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举办职工赛事活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作用,积极推广普及工间操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活动,尤其是职业人群和老年人、青少年儿童、妇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健身活动开展。

(三)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

引导扶持基层体育组织发展。鼓励镇(街道)建立社团、俱乐部、健身团队等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组织。推动镇(街道)按照“1+2+n”模式建立体育组织网络(“1”是指体育总会,“2”是指至少建立老年人体育协会和农民体育协会2个人群类体育社团,“n”是指多个运动项目类体育社团)。完善体育社会组织的激励机制,继续加大对体育社团扶持补助(购买服务)力度,鼓励与吸引其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每年由体育社会组织发起、参与人数50人以上的体育赛事活动不少于60项次,参与人数2万人次。培养提高现有基层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业务水平和健身技能,增强全民健身服务能力。每年新增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裁判员350人以上。加强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审批和监管,鼓励多元主体参与青少年体育培训和活动组织。〔责任单位:区教育体育局、区民政局、各镇(街道)〕

(四)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发挥区国民体质监测站点作用,广泛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扩大健身指导覆盖范围。强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全民健身基地的体育健身科普功能,加大与区级媒体协作力度,针对不同人群健身特点,专题发布各项体育健身图文、视频,满足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群众健身需求。深入开展送科学健身公益讲座培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完善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每年完成全区国民体质监测3000人次以上。加强对不同人群运动健康促进、运动伤病防治、体质健康干预等指导方法研究,向公众提供运动健身、慢病防治、保健康复等多元服务。责任单位:区教育体育局、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委、各镇(街道)

(五)促进全民健身产业发展

进一步放大通州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区位优势,打造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做大体育旅游、健身休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等业态,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推动体育全产业链发展。组织区内企业积极申报省体育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助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发挥体育消费券在扩大人群参与面、提升健身服务质量方面的作用,降低群众健身成本,拉动体育消费,带动经济增长。开展服务体育企业专项行动,建立一批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点。推进竞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举办更多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体育赛事活动。〔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教育体育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镇(街道)〕

(六)推动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深化体教融合。以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少儿体适能等项目为重点,全面推动“一校一品”和“一生一运动项目”品牌建设,力争实现全区每所学校形成不少于1个体育特色品牌项目,每名学生能够掌握1-2个体育运动技能的总体布局。实施青少年体育“5621”计划(设立5个及以上青少年体育训练项目,每个项目至少布局6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优化区域体育项目布局,促进体教融合落地落实。强化少体校管理和体制创新,主动作为,发挥优势,积极发现挖掘体育后备人才,向省市培养输送更多优秀体育苗子。开齐开足学校体育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5%以上。促进体卫融合。建立健全体卫融合联席会议机制,系统推动区、镇、村三级运动促进健康机构建设。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运动促进健康机构建设与运营,提供运动健身、慢病防治、保健康复等服务。推进体旅融合。依托我区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开沙岛国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和进鲜港鲜花小镇汽摩基地为载体,以中乒协乒乓球系列赛事、体育旅游梦幻之春、长三角汽摩越野赛等品牌体育赛事为依托,进一步拓展体旅融合发展空间,不断满足长三角区域市民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的需求。〔责任单位:区教育体育局、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委、各镇(街道)〕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区、镇两级政府全民健身工作主体责任,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统筹和宏观指导,分解落实“十四五”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区全民健身联席会议作用,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加以推进和考核。

(二)加大保障力度

统筹规划全民健身设施用地,将公共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依法依规办理用地手续。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的支出比例。区、镇两级政府,要将全民健身经费列入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并保持与其它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经费同步增长。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全民健身,形成多元投入全民健身事业的格局。大力培养全民健身基层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专项化体育服务人才、赛事活动组织、体医融合等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筑牢安全底线

严格贯彻国家、省、市、区安全生产部署要求,明确赛事活动各方安全责任,落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安全风险排查、评估、化解和管控制度,保障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及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安全运行监管,确保达到防疫、应急、疏散和消防要求。严格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做好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等防疫指引。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督查检查,抓好全民健身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加大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等重点部位、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

(四)健全绩效评估

将全民健身相关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健康通州、文明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等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界定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对“十四五”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落实情况的动态监测,对重点目标、重大项目的推进情况进行专项评估。定期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附件:通州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主要任务及其分解

附件

通州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主要任务及其分解

序号

主  要  任  务

责任单位

1

定期召开区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全民健身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并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发挥政府专项资金的杠杆效应,采取企业冠名、社会投资、金融机构信贷等方式,拓宽全民健身多元投入渠道。落实财税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对全民健身事业进行资助和捐赠。对全民健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国家、省、市、区有关规定予以表彰。

区政府办公室、教育体育局、民政局、财政局、通州区税务局、各镇(街道)

2

区级层面建成金沙湾文体中心体育馆。开展室外健身设施器材专项清理行动,充分发挥省室外健身设施器材平台作用,提高管护成效。在城市建设、河道整治、道路建设和老小区改造等规划建设过程中统筹嵌入建设全民健身设施。各镇(街道)、村(社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进一步提质扩面。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平方米。学校体育设施在保证教学需要和校园安全的前提下,持续推进向社会开放。

区发展改革委、教育体育局、住房城乡建设局、通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镇(街道)

3

区属体育社团实现2A级全覆盖,其中3A级以上社团达到10个以上。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鼓励和引导体育社团以及其它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并对承接公共体育服务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社团给予经费倾斜。万人拥有晨晚练健身站(点)8个以上,每年组织开展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或裁判员培训350人次以上,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6人以上。加强镇(街道)体育组织机构建设,成立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农民体育协会和2个以上单项体育协会,覆盖率达100%。

区教育体育局、民政局、财政局、各镇(街道)

4

深化区国民体质监测站作用,打造集体质测试、运动能力评估、科学健身指导为一体的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每年开展国民体质监测3000人次以上。建立健全体卫融合联席会议机制,系统推动区、镇、村三级运动促进健康机构建设。多渠道组织全民健身和健康教育宣传,积极发挥体育在防病、康复等方面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搭建康体结合服务平台,建立慢性病运动干预和体育康复机构。

区政府办公室、教育体育局、卫生健康委

5

积极承办国家级和省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结合地域文化、旅游休闲等资源,组织开沙岛体育旅游梦幻之春、长三角汽摩越野赛等区域精品赛事活动。办好通州区第五届运动会暨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积极打造“一会一品”和“一镇一品”全民健身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积极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服务,举办网络赛事及线上指导活动。

区教育体育局、文广旅局、各镇(街道)

6

把发展全民健身产业、促进健身消费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培育产业层级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全民健身产业重大项目。扩大与全民健身相关的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健身培训和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产业门类规模。帮助指导区内企业申报体育产业引导资金。

区发展改革委、科技局、文广旅局、各镇(街道)

7

全面推动“一校一品”和“一生一运动项目”建设,力争实现全区每所学校形成不少于1个体育特色品牌项目,每名学生能够掌握1-2个体育运动技能的总体布局。实施青少年体育“5621”计划,设立5个及以上青少年体育训练项目,每个项目至少布局6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开齐开足学校体育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区教育体育局


通州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专题

解读:点击查看